数据结构-数组
随机访问
- 数组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,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,来存储同一类型的数据
- 线性表:数据排成线一样的结构,最多只有前和后两个方向
- 数据、栈、队列、链表都是线性表结构
- 堆、图、二叉树等数据之间不具有简单前后关系的结构,所以是非线性表结构
- 随机访问
- 在连续的地址空间存相同类型的数据。这两个限制使数组具有随机访问的特性,但是在插入、删除时,为了保证数据连续性,需要做大量的数据搬移操作,影响性能
- 随机访问时间复杂度为 O(1)
- 如何实现通过下标访问数据
例如,int[] a = new int[10]
申请长度为10的数组,首地址为1000,连续内存空间为1000~1039
每个int
类型占4个字节,每个内存地址上可以存入1个字节。所以知道首地址便可以推出后续其他地址
计算公式:a[i]_address = base_address + i * data_type_size
低效的插入删除
- 插入
- 在数组中插入数据,需要移位操作
-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(n),最好 O(1),最坏 O(n)
- 如果不要求数组有序,只当作存储数据的集合,可以直接把第 k 位移到尾部,然后插入第 k 位
- 删除
- 在数组中删除数据,需要移位操作
-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(n),最好 O(1),最坏 O(n)
- 为了避免连续删除造成连续搬移,可以将触发删除操作的数据记下来,待空间不够时,集中进行搬移
为何从 0 开始编号
- 从数组的内存模型来看,“下标“最准确的定义应该为”偏移“,a[0] 为偏移为 0 的位置,即首地址,计算 a[i] 的地址需要:a[i]_address = base_address + i * data_type_size,从 1 开始编号需要多做一次减法运算
- 历史原因:C 语言设计者用 0 开始标记数组下标,后来的高级语言沿用了此习惯